|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服务、食品技术转让、翻译服务、展览展示服务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孙其霞
  • 电话:
  • 邮件:
  • 手机:
  • 传真: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食品人看食品事-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中)
公司动态
食品人看食品事-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中)
发布时间:2011-03-17        浏览次数:960        返回列表

2010年已经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中,食品行业和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由食品伙伴网主办的"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评选活动,在食品行业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成功进行。

    本次活动首先由食品论坛的热心网友提出候选词汇,经过整理初步筛选出20个候选词汇,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共有818位经过审核认证的食品论坛的注册网友参与投票(见<http://bbs.foodmate.net/viewthread.php?tid=415595> ),评选出了食品技术人员眼中的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

    食品论坛的网友主要是食品技术人员,网友们的投票反映了技术人员对行业大事的关注焦点。我们对这十大热门词汇所涉及的事件和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并邀请网友从食品技术人员的视角对其加以点评,以此对2010年食品行业的发展作一个概括和总结。

    本次评选出的热门词汇,地沟油票数,另外涨价,反式脂肪酸,一滴香等几个有关食品安全和行业发展的词汇也排名靠前,体现出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按得票数由多到少依次如下:

排序
热点词汇
关注度
1
地沟油
63.2%
2
涨价
61.6%
3
反式脂肪酸
59.7%
4
一滴香
49.7%
5
三聚氰胺
47.8%
6
激素门
45.3%
7
小龙虾
43.9%
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43.3%
9
生产许可
37.0%
10
增白剂
34.1%
5.三聚氰胺(391票,关注度47.8%)

    事件回顾:

    自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后,三聚氰胺成为了中国食品相关媒体上镜率的词汇,一度触动国人的神经。

    2009年12月3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信息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 2010年4月,欧盟食品安全局称,食品不是三聚氰胺来源,欧盟食品安全机构降低三聚氰胺TDI值。新设定的每日允许限量值为:0.2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010年4月,卫生部公布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未对三聚氰胺限量作出规定,引起了社会的热议。2010年7月8日新华网报道,警方查明,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2010年8月,多个地区出现了查出三聚氰胺超标奶粉的报道。2010年9月,福州、江西、昆明、北京等多省市相继发布通告,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使用和藏匿问题乳粉。继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制品含乳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的通知》后,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三聚氰胺皆是两《通知》重点监管对象。2010年10月14日,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生鲜乳收购站拉网式检查,要求所有抽检的样品都要检测三聚氰胺。2010年11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对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和乳制品的企业提出了更具体、更细致、更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企业必须有三聚氰胺检验能力,不得委托其他部门进行检验,同时,企业要保证对每批购入的生乳和原料乳粉进行三聚氰胺检验。

    知识链接:

    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为"1,3,5-三嗪-2,4,6-三氨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3.1g/L常温),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於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於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由于中国采用估测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方法的缺陷,三聚氰胺也常被不法商人掺杂进食品或饲料中,以提升食品或饲料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作假的人称为"蛋白精".

    网友点评:

    三聚氰胺事件是2008年度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在食品伙伴网2008年食品行业热门词汇中排名。

    三聚氰胺在2010年重现江湖,能说明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什么原因让三聚氰胺毒奶粉重出江湖?是利欲熏心?还是对法律的不屑一顾?生产者的良心安在?生产企业社会责任何在?监管部门的职责何在?三聚氰胺事件充分说明,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法律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6.激素门(371票,关注度45.3%)

    事件回顾:

    2010年8月,一则"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随后,各地纷纷爆出疑似因食用圣元奶粉导致女童性早熟的案例。2010年8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2010年8月11日,湖北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雌激素水平正常",属于假性性早熟。2010年8月15日,卫生部举行专题发布会称,"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然而,有媒体等对卫生部的抽样检测等提出质疑。

    知识链接:

    性激素sexhormone(化学本质是脂质)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雌性动物卵巢主要分泌两种性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雄性动物睾丸主要分泌以睾酮为主的雄激素。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网友点评:

    不要怨消费者高度敏感甚至"神经质",因为食品安全给他们的教训太多了。激素门给中国乳业雪上加霜,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有别有用心者在其中推波助澜,但也确实暴露了生产者、监管者存在的一些问题。

    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生产者遮遮掩掩,监管者效率低下,媒体推波助澜,消费者胆战心惊,共同把激素门事件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整个事件,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也给整个乳品行业蒙上一层阴影,加深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整体不信任感。

    7.小龙虾(359票,关注度43.9%)

    事件回顾:

    2010年8月,南京多人疑食用小龙虾致肌肉溶解。随后,各地纷纷出现了疑似因食用小龙虾而导致肌溶解症的病例,激发了民众对小龙虾和洗虾粉的质疑。2010年9月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南京出现的23人例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综合分析,这些病例均属于哈夫(Haff)病,致病毒素很可能来自小龙虾个体本身带来的毒素。2010年10月,在对23名病例发生的场所、时间、地域、背景和食用方式进行了追踪分析后,南京餐饮商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龙虾门"推论,提出南京"龙虾门"是一系列偶然因素的集合,有可能是大雨后流入市场的南京周边家禽池塘龙虾,经过强力化学品洗涤后,龙虾脏器内的药物残留(一次污染)和洗虾粉(二次污染)产生螯合反应,由此产生的螯合物引起了横纹肌溶解症。

    知识链接:

    哈夫病(Haff Disease)即haff病,在食用鱼类产品24小时以内发生的横纹肌溶解症,在美国被称为"泻湖病"。1924年,该病在当时德国波罗的海沿岸的柯尼斯堡地区被发现,估计跟吃了泻湖中的鱼有关系,因此部分地区也称其为泻湖病。

    网友点评:

    小龙虾事件是2010年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事件的真正原因还没有彻底查明,留下很多疑问。

    养殖环境的恶化,洗虾粉的使用,让"小龙虾致肌溶解"事件的澄清溯源多了一些曲折,这也暴露了我们对生态环境恶化、非食品用物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滥用的担忧!